消毒供应室及药剂科改造工程规范

消毒供应室与药剂科作为医院感染防控和药品管理的核心部门,其改造工程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。广州坤灵在工程实践中,依据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》(WS310)、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》等文件,结合地坪(floor)、不锈钢(stainless steel)、彩钢板(colored steel plate)等专业建材特性,从功能分区(functional zoning)优化、流程再造等维度,为医疗单位提供系统化改造方案。
一、消毒供应室改造工程规范
1. 改造核心标准
依据 WS310 系列标准,消毒供应室需满足 “三区划分、单向流程” 原则:
功能分区重构:去污区、检查包装及灭菌区、无菌物品存放区需物理分隔,通过双扉传递窗或缓冲间衔接,避免交叉污染;
建筑材料升级:墙面采用 50mm 厚抗菌彩钢板,接缝处用硅酮密封胶处理;地面铺设耐腐蚀的环氧树脂地坪,排水坡度≥1%,排水沟采用 304 不锈钢材质,配备可拆卸滤网。
2. 改造流程详解
前期评估与规划:
现场勘测:检测原有建筑结构承重、水电线路布局及洁净度现状;
需求分析:根据医院器械处理量、科室分布,确定设备选型与区域面积。例如,广州坤灵在中医院项目中,将原有混用区域重新规划,使去污区面积增加 30%,满足日均 6000 件器械的处理需求。
施工阶段实施:
拆除与清理:安全拆除原有非合规设施,妥善处理医疗废弃物;
结构改造:使用彩钢板搭建分区隔断,墙角安装 R≥50mm 不锈钢圆弧角;
设备更新:引入全自动清洗消毒器、低温灭菌设备,安装时确保设备与墙面、地面无缝衔接,便于清洁。
验收与调试: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洁净度、微生物、灭菌效果检测,确保符合万级洁净标准(ISO 8 级)。
二、药剂科改造工程规范
1. 改造设计依据
遵循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》及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》,药剂科需实现 “分区明确、流程高效”:
功能分区优化:划分为普通药品库、特殊药品库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(PIVAS)、发药窗口等区域,不同药品按储存条件(常温、阴凉、冷藏)分类存放;
设施升级:药架、操作台采用不锈钢材质,表面光滑无死角;PIVAS 洁净区采用层流净化系统,洁净度达百级(ISO 5 级)。
2. 改造实施步骤
前期准备:
药品临时转移:制定过渡方案,确保改造期间药品供应不间断;
流程规划:设计药品入库、验收、储存、发放的单向动线,避免迂回。
施工过程:
洁净区建设:在 PIVAS 区域安装彩钢板围护结构,配置垂直层流工作台,地面铺设防静电 PVC 地板;
信息化改造:部署智能药柜管理系统,实现药品效期预警、库存动态监测。在广州中医院项目中,通过该系统使药品盘点效率提升 50%,过期损耗率降低 40%。
验收与培训:对净化系统、温湿度监控设备进行调试,组织药剂人员培训新系统操作规范。


三、广州坤灵中医院改造项目优势实践
在 1300㎡中医院改造工程中,广州坤灵通过三大创新举措确保项目达标:
材料组合优化:消毒供应室采用 “彩钢板 + 环氧树脂地坪” 组合,药剂科 PIVAS 区域使用 “彩钢板 + 防静电 PVC 地板”,兼顾洁净度与功能性;
流程模拟验证:利用 BIM 技术模拟人员、药品流动路径,优化发药窗口布局,使患者取药平均等待时间缩短 25%;
分阶段施工管理:制定 “分区施工、逐步移交” 方案,在保障医院正常运营的前提下,将工期压缩至传统方案的 80%。
四、改造工程质量管控要点
合规性审查:施工全程对照 WS310、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》(GSP)进行自查,确保功能分区、设备配置符合标准;
动态监测验收:对消毒供应室灭菌合格率、药剂科温湿度控制等关键指标进行连续 72 小时监测,确保稳定达标;
长效运维支持:提供为期 1 年的免费维护服务,定期回访设备运行状况,保障改造效果持续发挥。


广州坤灵在消毒供应室与药剂科改造工程中,以标准为纲、以实践为基,通过科学规划、精细施工与智能管理,为医疗单位打造安全、高效的功能空间,助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