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设计规范
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设计需遵循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,以确保其能有效、安全地运行,为医院提供可靠的无菌物品供应。
选址要求:宜设在便于供应的位置,并邻近洁净物品供应需量最大的部门,如手术部。
周围环境应清洁、无污染源,区域相对独立,室内通风采光良好,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。
面积设计:建筑面积可按照 0.75~1m²/ 床设置,且不宜低于 400㎡。其中,去污区、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面积比为 1:2:1,辅助区域(办公、生活区、设备用房)占总面积的 10%~15%。
功能分区:去污区:为污染区域,应设收件、分类、清洗、消毒和推车清洗等用房,需配置手工清洗池,且污染物品清洗池必须专用。
检查、包装及灭菌区:属于清洁区,应设敷料制备、器械制备、灭菌、质检、一次性用品库、卫生材料库和器械库等用房。需配置压力蒸汽灭菌器、灭菌装载车、器械包装台和敷料包装台等,可根据需要配置低温灭菌设备。
无菌物品存放区:为无菌区,应设无菌物品储存用房,必须配置无菌物品的储存架(或柜),灭菌物品卸载车以及无菌物品运送封闭车等运输工具。
辅助区域:包括办公、值班、更衣和浴室、卫生间等用房。
建筑与装修要求:工作区域的顶棚、墙壁应无裂隙、不落尘,便于清洗和消毒。地面与墙面踢脚线及所有转角均应为圆角设计。
电源插座应采用防水安全性措施,地面应防滑、易清洗、耐腐蚀,地漏应采用防返溢式,污水应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。
气流与压差要求:应保持有序压差梯度和定向气流,定向气流应经清洁区流向污染区。无菌区对相邻并相通房间不应低于 5Pa 的正压,污染区对相邻并相通房间和室外均应维持不低于 5Pa 的负压。
无菌区宜按不低于 IV 级净化用房设计,并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。高压灭菌器应设置局部通风,低温灭菌室应有独立排风系统。
温湿度要求:无菌区设计温度冬季不宜低于 18℃,夏季不宜高于 24℃,室内设计相对湿度冬季不宜低于 30%,夏季不宜高于 60%。
采用普通空调的区域(如工作人员生活区)冬季设计温度不宜低于 18℃,夏季设计温度不宜高于 26℃。
物品传递要求:无菌区与清洁区、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的物品传递窗应为双层结构,中间设传递窗,以避免交叉污染。
人员进出要求:进入污染区、清洁区和无菌区的人员均应从卫生通过区进入,且工作人员由各自进入污染区、清洁区、无菌区时应分别设置污更、洁更、无更及每个区域之间设缓冲间。缓冲间应设洗手设施,采用非接触式水龙头开关,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