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爆车间电气设计规范电气设备接地的要求
防爆车间电气设备接地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核心环节,其设计需严格遵循《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》(GB 50058-2014)、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 50169-2016)等标准,结合防爆区域等级(如 0 区、1 区、2 区)和介质特性(气体 / 粉尘)进行差异化设计。
一、接地系统分类与核心要求
1. 保护接地(safety grounding)
适用范围: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、金属构架、电缆保护管、金属护套等非带电裸露金属部分均需接地。即使在干燥环境中,交流≤127V 或直流≤110V 的设备外壳(如照明灯具),在爆炸危险场所仍需强制接地。
技术参数:
接地电阻≤4Ω;
接地线采用多股软绞线,铜线截面积≥4mm²,铝线≥6mm²,易受机械损伤处需套保护管;
设备与接地干线需单独连接,严禁串联接地。
2. 防静电接地(anti-static grounding)
适用场景:涉及易燃易爆液体 / 气体的设备(如储罐、管道)、粉体输送设备及粉尘处理系统。
技术参数:
单独防静电接地电阻≤100Ω;与防感应雷共用时≤30Ω;
管道法兰或螺纹接头间电阻>0.03Ω 时需跨接导线;
容量≥50m³ 的储罐需对称设置至少 2 处接地点,间距≤30m,并形成环形接地网。
3. 工作接地(working grounding)与防雷接地(lightning protection grounding)
独立设置:工作接地(如中性点接地)与防雷接地需分开,间距≥5m,避免电磁干扰。
特殊要求:中性点接地系统中,保护接地电阻≤4Ω;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,接地电阻≤10Ω。
二、防爆区域差异化接地设计
1. 0 区 / 1 区 / 20 区(爆炸性气体 / 粉尘连续存在区域)
专用接地线:所有电气设备必须采用独立专用接地线,与相线同管敷设时需具备相同绝缘等级。
禁止共用管线:严禁利用输送危险物质的管道作为接地线。
2. 2 区 / 21 区 / 22 区(爆炸性环境偶尔出现区域)
灵活接地方式:照明灯具可利用金属管线系统接地,但需确保电气连接可靠;其他设备仍需专用接地线。
跨接要求:平行金属管道净距<100mm 时,每隔 20m 需跨接;交叉管道净距<100mm 时需直接跨接。
三、接地系统施工与材料规范
1. 接地极与干线
材质选择:优先使用镀锌角钢或铜棒,接地干线采用镀锌扁钢(厚度≥4mm)或铜排,焊接处需涂沥青防腐。
埋设深度:接地极顶端埋深≥0.6m,且位于冻土层以下;与建筑物间距≥1.5m,与独立避雷针接地体间距≥3m。
2. 连接工艺
机械连接:螺栓直径≥M10,需加装弹簧垫圈和电力复合脂防松。
焊接要求:扁钢搭接长度≥宽度 2 倍,至少 3 面施焊;圆钢搭接长度≥直径 6 倍。
3. 线缆敷设
屏蔽处理:电缆铠装层需与设备接地端子可靠连接,屏蔽层单端接地以避免环流。
密封措施:穿越不同防爆区域的接地线需通过密封套管(如 304 不锈钢),缝隙用硅酮胶填充。
四、测试与维护要点
1. 接地电阻测试
验收测试:施工后需使用四极法测试接地电阻,保护接地≤4Ω,防静电接地≤100Ω。
定期检测:每季度至少测试一次,土壤干燥或高腐蚀区域需增加频率,必要时使用降阻剂优化。
2. 系统检查
目视检查:每月检查接地线连接是否松动、腐蚀,密封是否完好;重点区域(如储罐、管道接口)需标记编号便于追溯。
功能测试:每年通过接地故障检测仪模拟漏电场景,验证保护装置动作时间≤0.1 秒。
五、行业实践与案例
1. 石油化工行业
储罐接地:某液化石油气储罐采用双接地点设计,罐体底部对称安装 2 组镀锌角钢接地极,通过 40mm×4mm 镀锌扁钢环行连接,接地电阻实测 2.3Ω。
管道跨接:输送苯乙烯的管道系统中,所有法兰连接处均安装截面积 16mm² 的铜编织带跨接线,确保跨接电阻<0.02Ω。
2. 电子制造行业
精密设备接地:某芯片封装车间的光刻机采用 “双重接地”—— 设备金属底座通过 4mm² 铜线连接至车间防静电接地网(电阻≤10Ω),同时电源系统中性点独立接地(电阻≤4Ω),有效降低电磁干扰。
人员防护:在洁净区入口设置静电释放球,通过 10mm² 铜线连接至防静电接地网,确保人员进入前静电电压<100V。
六、常见违规风险与规避
串联接地:多台设备共用一条接地线可能导致故障电流传导不畅,需采用并联方式独立连接。
材质混用:铜铝导线直接连接易产生电化学腐蚀,需使用铜铝过渡端子。
屏蔽层浮空:电缆屏蔽层未接地可能引发电磁感应火花,需单端可靠接地。